浏覽次數

10213

分享

南安的“錢袋子”是怎麽鼓起來的

20日,南安市陽光大地公司一期投産的2條太陽能生産線一片繁忙。該公司計劃投入約20億元,建造全省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産項目,建成後預計年産能將達1200兆瓦。陽光大地項目位于泉州(南安)光電信息産業基地,該基地的遠景目標是到2020年時建成3000兆瓦級光伏产业链为主的光電信息产业基地,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,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化光电生产基地之一。


12月21日,南安市成爲我省第二個財政總收入突破50億元的縣級市。
從2006年的財政總收入18.5億元,到2011年的50.2億元,南安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成績令人欣喜。
軌迹印證發展。我們在线試圖通過了解南安發展的軌迹,找出其突飛猛進的必定因素。

工業立市

南安市财政局数据显示,50多亿元的财政总收入中,第二产业贡献比重高达70%,这是南安工業立市的硕果。

近年來,依靠市場、基地、産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,獨具特色的南安經濟正以集群挺進的方法,釋放出産業支撐的強勁力量。

傳統産業亮點頻出,新興産業厚積薄發,新舊産業聯手共舞的火爆大戲正在南安大地上熱鬧上演。

石材陶瓷业、水暖厨卫业、鞋服轻纺业、粮油食品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,机械装备业、光電信息业新兴产业别开生面。

“石材建陶貢獻率最大,占到27%多,水暖消防、電子機械和建安、裝潢幾個産業的稅收比重也不斷增大,相比去年都增加了30%以上。”南安市代市長王春金說。

“路面機械成爲我們在线今年新的利潤增長點。”泉州三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文華說,今年短短幾個月,新推出的路面機械系列中文产品國內銷售額就突破1000萬元。

在南安,像這樣新中文产品帶來新利潤的穿插不斷上演。

2010年的一次技術改進,不僅爲淄博恩斯凯精工軸承公司增加了1000多萬元的銷售額,公司還因此多了件國家專利。

恩斯凯精工軸承總經理洪毅實介紹,公司是江淮汽車轴承配套企业,为江淮一款重型汽車恩斯凯精工配套關節軸承。江淮汽車反应当款汽车轴承的返修率很高。

“我们检查发现,原来这款货车在使用经常常会超载,關節軸承的载荷不均匀导致轴承容易损坏。”洪毅实说,恩斯凯精工对轴承结构进行了改进,解决了那个问题。

作爲南安市第一家在國內挂牌上市公司的天廣消防也有類似的經曆,“2009年,公司研制成功一種自動消防水炮,2010年小批量生産就簽了個1000萬元的大單。”總經理黃如良說,“這就是創新的力量。”

南安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,以天廣消防为代表的规模企业和上市公司功不可没。

2010年11月,天廣消防在深圳证交所挂牌上市,融资4.7亿元,既解决了资金的需求,又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。“资本市场是个很好的平台,应当好好使用。”粕狭荷界良认为,在A股上市成功,是天廣消防打造国内最大消防产业集团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。

此後南安企業掀起了一輪上市熱潮。迄今爲止,南安全市擁有4家上市企業,另有57家後備企業也在爲征戰資本市場而厲兵秣馬。

政企攜手

“市場經濟時代,政府要推動某一個産業的發展,也應該遵循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規律,通過政策引導和服務來實現。”南安市委書記陳榮法如是說。

事实上,不管是南安赖以成名的石材、水暖行业,依然近年别开生面的光電信息和装备制造业,都经历了一个从萌发到政府引导和推波助澜,再到形成庞大产业集群的过程。

陳榮法書記認爲,選擇産業作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複雜的工程,既要考慮到資源、技術、資金、勞動力等生産要素,還得兼顧城市定位,是否有經濟基礎等因素。

南安光電信息产业就是因为一家叫三晶阳光的企业而起,该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原料供应商,因此南安市政府制定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规划,鼓励三晶阳光延伸产业链,建成了全省首条最完整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。

又譬如,南安在石材行業鼓勵推廣循環經濟,不僅減少了廢渣排放,還催生出人造大理石、加氣混凝土砌塊、石粉磚等新中文产品。目前,南安已成爲全國最大的石材循環經濟綠色産業基地,每年使用石粉180多萬噸、碎石150多萬噸。

沒有人才和技術支撐,企業沒辦法很好的發展,也不顺于産業集群形成。産業集群的培育過程,實際上也是資金、技術和人才集聚的過程。

南安市發改局工業辦一位負責人表达,“政府的作用就在于提供服務,幫助實現這些要素的聚集。”

2003年南安市獲准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,迄今正式進站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達到16人次,黃如良就是南安市幫助企業引進的第一個博士後。他來到天廣後,公司不僅在深圳成功上市,還爲南安引來了更多的博士後,以至于大伙儿都稱呼他“博士頭兒”。

“財政收入要紧來自企業,作爲財政部門不只是單純管錢,只有盡也许積極扶持企業發展,才會實現財政收入的不斷增長。”南安財政局負責人表达。

“在扶持企業發展方面,也不是簡單的無償拿錢給企業花,而是對企業改造提升、開拓市場等方面的成績進行鼓勵。”財政局企業科科長補充說道。

對企業財政扶持的思路第一是扶持支柱産業,幫助企業做大做強,“2008年,中宇衛浴碰到資金鏈危機,我們在线動用‘预防重點産業資金鏈斷裂’專項資金,幫助中宇度過了危機,否則現在南安‘中國水暖之鄉’的牌子就不會這麽亮了。”

除了直接扶持石材、水暖等支柱産業,南安還鼓勵再生資源、貨運物流等相關配套産業發展。

動力之源

工業立市让现在南安的财源后劲十足。

“南安的‘工業立市’是一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。”陈荣法表达,所谓“新型工业化”,追求的不偏偏是工业的增加值,还要做到“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人力資源優勢获得充分發揮”。

南安石材行業近年低碳風熱吹,循環經濟、綜合使用領域的新技術層出不窮:使用石材廢角料能生産出超薄馬賽克、水刀拼花複合板,廢棄石粉可制成加氣混凝土砌塊等新型牆體材料……

同时作爲全國最大的石材循環經濟綠色産業基地,南安還是全球石材行業的風向標和潮流引領者。

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異軍突起的英良集團,3年前,英良開始涉足石材業創意設計,收集世界上最有特色最稀疏的石頭,根據顧客對不同檔次石材的需求,進行創意設計,他們的目標是成爲石材業的“路易·威登”。

石材陶瓷、鞋服轻纺跨入200亿元产业集群行列,水暖厨卫、机械装备突破150亿元规模,光電信息产业从无到有,晋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……南安特色产业差不多走上高端化、集群化道路。

不僅如此,糧油食品、家私制造、戶外用品、消防器材、精細化工、生物醫藥等産業競爭力不斷增強,成爲新的增長點。

2006年開始實施的“回歸創業”則爲南安提供了另一片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
手握全國75%以上的水暖市場營銷份額,經手全國各大城市絕大部分酒店、賓館的海鮮中文产品供應,創辦幾千家位于長三角、珠三角的企業……擁有330多萬港澳台僑鄉親和30多萬遍布全國各地的工商實業人士,龐大的“南安人經濟”風光無限。

哪裏的窪地適合去投資,資金就會流向哪裏,南安市委、市政府深谙其道,近年來通過積極搭建廣闊創業平台,營造一流服務環境,在外鄉賢返鄉創業風起潮湧。

潤豐集團投資73億元建設石井港區項目和蘆青商務休閑區,廈門源昌集團投資58億元建設羅東源昌銀河新城……

五年來,南安引進各類項目1054個,總投資778.5億元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在外南安人回歸創業的項目735個,總投資額446.5億元,項目數和投資額均占全市70%,一座彙集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信息、項目的“回歸之城”正在崛起。

當前位置